《自卑与超越》的思想线索和两个译本比较(自卑与超越)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命是什么 哪个译本好 《自卑与超越》的思想线索和两个译本比较(自卑与超越)书评

《自卑与超越》的思想线索和两个译本比较(自卑与超越)书评

2024-06-14 04: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较一下两个译本的差异:这个译本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译本。

首先,书名翻译有所不同。这个版本翻译成《自卑与超越》,清华大学出版社翻译成《超越自卑》。两个译名在含义上有些微不同。“自卑与超越”,更强调自卑和超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维度上的两种心理。但“超越自卑”,包含一种延伸意义,更多地强调“超越”,超越的是什么内容?——自卑情绪。这是第一,在书名上的差别。

其次,在结构上这两个译本区别较大。从整体的结构来讲,金城出版社这个译本的结构性更强,更有助于初读者阅读,把握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逻辑。《超越自卑》的优点并不在于整体性上,而在于细节,每章中细分出许多小标题。内容上并未有明显的增减,但这种更细致的对内容的划分有利于读者关注到某些特定的主题,比如教育、犯罪和宗教。因此,首先阅读金城出版社的这个译本,了解《自卑与超越》的整体架构和脉络,再参考另一译本,这样阅读下来,对于阿德勒关于自卑与超越的思想就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但又全面的概览。

接着,《自卑与超越》到底讲了什么?在内容上包括哪些方面?有什么要点?他的结论是什么?这本书围绕着人类的自卑情绪,分析了自卑在人生中的发展演变。他指出了人生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对应一种环境。第一个阶段是童年时期,人的自卑情绪首先在家庭环境中产生。第二个阶段是青少年时期,人在学校这一环境中接受教育,其自卑情绪有机会受到正确的引导,向完整健全的人格发展。第三个阶段是成年时期,人进入社会生活,此前未被引导的自卑情绪和未受纠正的人生态度以自卑综合症的种种表现反映出来,影响人生的三个方面:职业、社会与婚姻。

个体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生命存在三种关系,因而具有三项使命: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同类的关系,人与异性的关系。故生命的三项使命分别是:谋求职业、与同类交往、爱情与婚姻。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纳在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职业、社会与性的问题。人的自卑情绪如何演变并影响人的一生?阿德勒的分析首先从人的早期童年经历开始。在家庭环境中,儿童的年龄排序和生理条件会导致儿童产生自卑情绪,父母错误的教育也有可能导致或加重儿童的自卑。进入学校,如果教育者也没有敏锐发现和正确引导青少年克服自身的自卑情绪、发展社会感,那么,进入到社会生活就会在过度补偿自卑的心理机制推动下表现出各个方面的问题。犯罪就是其中典型表现之一。

人天生是弱小的物种,处在不安、自卑感当中。关键在于,人的自卑有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阿德勒指出了一个方向:社会感。克服自卑的正确方向就在于发展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兴趣,从而增强责任感和爱心。他的研究发现许多罪犯缺乏社会感,程度严重的甚至丧失对他人的同情。进一步研究,发现他们的自卑情结早在童年经历中就有明显的迹象。这些人生态度被自卑情绪所扭曲的个体生命不仅最终将自己的人生推向毁灭,也给其他人、给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害。由此,阿德勒格外强调教育作为一种引导方式和纠正途径的重要性。

基本上,阿德勒就是从个体生命的三种使命、成长的三种环境,以及自卑与超越两个要素去分析个体自卑心理的演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